别忽视嘲弄式教育的伤害

教育 | 2019-10-26 10:15:54 | 来源:文摘报
  《 文摘报 》( 2019年10月12日 04 版)

  “就你这样,长大了也没出息。”“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东西?”“你就是‘耗子扛枪窝里横’”“你要是真有本事的话……”有些家长总是习惯用激将法,说一些难听的话来倒逼孩子,但在孩子心里,这就是嫌弃和否定。研究显示,嘲弄式教育会对孩子造成极大伤害,在家中受到父母贬损的孩子,在外更容易欺负别人。

  所谓嘲弄式教育,是指家长使用批评、讽刺、羞辱的方式同孩子打交道,在情感上或身体上强迫孩子。研究结果表明,嘲弄式教育会导致青少年极易表现出压抑的怒火,情绪控制不住,引发负面情绪和敌意等。

  “抚摸着条条伤痕、处处疮疤,我强压怒火,挣扎在无底深渊!”当这种愤恨心情继续增加时,孩子们与同龄人的共处或许会变得困难,他们或许会将这种愤恨和侮辱,施加于同龄人身上,做出欺负行为。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家长的嘲弄中会变得依从和听话,他们或许会感到无力,自我感觉或许会被削弱;然后,面临同龄人的欺负时,他们会表现得懦弱,被迫遵守,成为受害者。

  除了纯欺负者与纯受害者,研究者还注意到第三种状况——“欺负者-受害者”,既欺负别人也被别人欺负。研究证明,“欺负者-受害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糟糕,具有行为困难和自杀想法的危险也更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人是语言化的动物,语言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尚未形成自我认知的孩子,会在社会交往中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那些家长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却是毁灭性的。有些话一旦脱口而出,便覆水难收,那些轻视和挖苦可能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烙上毕生都难以抹去的伤疤。因此,家长有必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保证孩子在家里不会有被嘲弄的感觉。

  孩子的内心并不像成人那样坚强和理智,这个时候,呵护比锻炼更重要。平时不妨试着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多一点忍耐,多一点肯定和鼓励。因为父母的语气和态度中,潜藏着孩子的未来。

  (《保健时报》9.19 范宏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生活与法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代课教师有偿补课被辞引发同情
高校万元“天价”住宿费问题不仅在贵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