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无条件拆除“大棚房”承包户要说法

社会 | 2019-10-17 16:05:59 | 来源: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赵凯华报道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原大同县)解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农业园)内数百户“大棚房”被拆除,让承包户难以理解的是,当年的承包合同书发包方是村委会并有镇政府的印章,“大棚房”建设也是在园区管理中心(指挥部)统一指导下建设的,承包户投入很大,而今说是“违建”要无偿拆除,他们找政府讨要说法。

  承包户:拆除“大棚房”应该给我们个说法

  11月15日,在大同市云州区解庄村农业园区内,随着当地领导的一声令下,一些“大棚房”被轰然推倒。

  “大棚房”是指在农业用地上利用温室大棚及作业房等设施改建为非种植作业用途的设施,用途包括别墅(庄园)、休闲娱乐设施等及其他非种植用途的设施。

  知情人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倍加造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把发展蔬菜大棚作为该镇的一项重要产业,2011年解庄村落实市、县工作要求,开始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名称:山西大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共占地800余亩,分两期,一期占地426亩,建大棚209栋,每栋承包费116000元;二期,2013年5月份始建,位于解庄村南南斜子地,占地385亩,建大棚227栋,承包费合计170000元,承包期50年,建成后,园区共有400多户的温室大棚,其中300多户建有“大棚房”,这些大棚房都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大棚承包户的联名申诉书中写道: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促进农业发展,大同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相关领导多次到解庄村现场办公,促进园区建设。我们在2010年至2017年间陆续与乡政府(代表人:倍加造镇副镇长张建国)、村委会(代表人:解庄村村主任曹新全)签订合同,投资承包了该园区的土地及温室大棚,承包地块每两亩地为一个单位,价格12—17万不等,期限为49年(50)年,土地为滩地、小草地,一次性缴清承包款。

  同时,乡政府成立以解庄村村主任曹新全为代表的大棚管理委员会对园区进行统一管理。收取电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期间,要求各承包户按规定图纸于大棚一侧预留空地上,自行出资建设三间管理房,至今已存在多年。

  2018年10月后,各承包户陆续收到倍加造镇政府及相关执法部门签发的《告知书》《限时自拆通知书》《大棚房违规用地确认书》等文件,承包户被告知:管理用房为违章建筑,要求各家自行拆除,否则进行强拆。承包户代表多次向当地政府部门寻求答复,依然没有结果,后来“大棚房”就开始拆除了。

  当地新闻显示,11月15日,云州区领导率领由区公安、国土、农业、电力、市容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对倍加造镇解庄村违法违章大棚房实施依法拆除。该报道称,“100余名执法人员沿着大棚房四周拉起警戒线,近20余台挖掘、洒水、消防、救护等车辆及设备有序待命”。随后,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一处处违法建筑被逐一拆平。

  资料显示:“大棚房”的建设疑似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

  11月23日,记者走访园区现场。在解庄村南路边,一个大跨度的钢架门上写有“山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字样依稀可辨。进入园区内看到,尚未拆除的大棚座座相连,统一规划,同一格局,在很多温室大棚一端,建有统一样式的3间平房。

  一位承包户向记者展示他的承包合同。合同显示:甲方(发包人)为:大同县倍加造镇解庄村民委员会,承包位于甲方村南南草地、小滩地建设蔬菜温室大棚,占地2亩,承包期49年,承包费为每亩2.5万元,2亩共计5万元,建设大棚费12万元,两项合计17万元,乙方在合同签订之日一次付清。落款处是三方鉴章:倍加造镇解庄村民委员会章,(代表人曹新全)、倍加造镇人民政府章(代表人张建国)、承包人。  

  图为土地承包合同书

  承包大棚有镇政府的印章,大棚房是怎么建的?政府是否知晓?

  承包户们称,“大棚房”是按照政府成立的指挥部(园区管理中心)给的建设图纸建的,我们是统一规划,一个图纸施工,交钱也是在镇政府的便民服务中心交的,也有部分是承包时就已建好的,为了管理大棚作物方便、人待着也舒适些 ,承包户在管理房建设上都下了大本钱的。

  政府自始至终都在实施管理,所有建设应该都是知情的。

  那么,从建设管理房到今年9月份要求你们拆除前,有没有政府及国土、农委、规划等相关部门来对你们的违法建设进行执法查处?

  承包户称,没有,我们一直认为是合法的。  

  据称是管理方提供的“大棚房”建造图纸

  查询园区历史新闻,一篇题为《倍加造镇:砥砺奋进创辉煌》的报道中写到,倍加造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来建成解庄等5个百栋规模以上的日光温室园区,发展葡萄、草莓、樱桃、蔬菜、食用菌等特色果蔬203栋。

  承包户向记者介绍,几年来,领导多次来园区视察,没想到如今我们的管理房却成了“违建”,还要遭无偿拆除,这种做法令我们想不通。  

  有关“大棚房”的管理文件中有“允许”

  记者查阅有关解庄农业园相关资料发现,涉及管理房的有多个文件。  

  图为管理中心通告

  2015年4月21日盖有大同县解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中心印章的通告显示:为充分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根据上级要求,现对园区内的相关事项作如下通知:第二项、所有承包经营户除三间管理房外不得另行建筑其他房屋。  

  自拆通知书

  2018年10月4日盖有大同市云州区倍加造镇人民政府印章的《限时自拆催促通知书》显示:开展大棚房专项整治是中央、省、市、区的统一行动,镇政府再一次郑重告知各大棚种植户

  第二项、单栋大棚三间管理房(暂缓拆除)的外墙立面及内部高标准装修,在2018年10月15日前自行拆除整改,否则,一律予以依法拆除,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大棚户自行承担。

  第三项、对单栋大棚三间管理用房外的房屋已改变土地性质搞非农化经营的大棚等一切非农设施,在2018年10月15日前搬迁所有物品并自行拆除。

  文件中对大棚房的说法有变化。2015年园区管理中心对三间管理房是有限定的肯定,2018年10月倍加造镇政府对三间管理房的表述耐人寻味,没有指出拆除“违章建筑”。

  另据承包户们称,大棚房所在园区旁边要建纺织工业新城,现已动工,新城道路建设需占用园区内约40户的土地,前几个月陆续有被征地的承包户得到补偿已离开。令他们想不通的是,同一个园区,都做了大量投入,前边的承包户拆除能拿到补偿款,后边剩下的承包户为啥就成了“违建”要无偿拆除呢。  

  图为大棚房专项整治前的拆迁补偿协议通告

  疑惑,一个占地近千亩的农业园区,几百栋大棚,数年的大棚房违法违规建设,谁是获益者呢?

  知情人透露,收获至少有三:1、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由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价值,这也是当时大力提倡设施农业建设的基本意涵,当地政府当时这项工作搞得不错;2、建棚应该有不错的利润。一期、二期地价分别为每亩12800元和25000元,加大棚建设费每棚承包价约12万、17万,400多个棚共计得六七千万;3、设施农业专项补贴。承包户们声称从未领取过这个款项,这个款项是通过当地农委发放的,总金额应是数百万元。

  “违建”的“大棚房”与有关部门的首肯不无关联

  早在2014年,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就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以下简称通知)对设施农业建设和各级政府相关工作都明确做出规定。《通知》相关规定:

  三、规范设施农用地使用。从事设施农业建设的,应通过经营者与土地所有权人约定用地条件,并发挥乡级政府的管理作用,规范用地行为。

  (一)签订用地协议。在设施农用地使用前,经营者应拟定设施建设方案,建设方案和土地使用条件通过乡镇、村组政务公开等形式向社会予以公告,公告期结束无异议的,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者三方签订用地协议。

  (二)用地协议备案。用地协议签订后,乡镇政府应按要求及时将用地协议与设施建设方案报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备案,不符合设施农用地有关规定的不得动工建设。

  那么倍加造镇政府是怎样报国土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备案的?大棚房是否在备案内容中?大棚房图纸是否与镇政府有关?日常监管情况是怎样的?

  在该镇另一个拆迁现场记者见到了程镇长,说明来意,镇长说:“这是国家政策,你们到宣传部去吧,他们负责接待你们”。记者随后去当地区委宣传部,宣传部魏姓工作人员做过登记手续后,告诉记者:“了解具体情况还得去镇里”。随后记者电话联系程镇长不接,发信息没回。

上述《通知》第四项第三条:严格设施农用地执法。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生活与法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精装修”的朋友圈其实是“高危改造房”
一公司被曝给食品药监等24名官员送礼 官员:没有收

精彩图文